盲卡盲盒哪能“无拘无束 ”
疑
消费失控:从“零花钱”到“豪掷千金”
周五一放学 ,重庆江北区13岁的明明攥着50元零花钱,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学校旁的文具店,眼睛盯着货架上的盲卡,“老板 ,来10包最新款奥特曼卡!”
随着包装撕开的脆响,明明快速翻找卡片,脸上从期待转为失落——又都是普通卡 。“再买一些说不定就能抽到黄金卡! ”他咬咬牙 ,又掏出了剩下的30元。
这两年,继盲盒火爆后,盲卡凭借“未知惊喜”的卖点 ,迅速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走红。非理性消费在儿童青少年中屡见不鲜,部分孩子为了追求稀有卡牌,单次消费高达数百元甚至数千元。
“盲卡其实就是盲盒和‘谷子’结合起来的一类变种 。”在天津从事相关生意多年的张先生向记者介绍 ,“谷子 ”是英文“goods(商品)”的谐音,基本是动漫、影视剧和游戏的周边,比如徽章 、钥匙扣、卡牌等小商品。卡牌大多围绕热门IP的主人公限量发售 ,一般上市就引发抢购,然后二级市场跟着炒作。盲卡在中小学生中很火:一方面在同IP的各种衍生品中,盲卡也就一二十元,比动辄上千甚至上万元的手办入门门槛低;另一方面与球星卡这类成年人比较喜欢的盲卡类别相比 ,围绕动漫类的盲卡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偏好 。
如今,盲卡早已超越简单的收藏功能,变成儿童青少年社交圈里的“硬通货”。为了在社交中不“掉队 ” ,不少孩子省吃俭用,甚至与抽到卡的同学进行高价交易。“要是谁有最新的稀有卡,就能成为班里的‘卡王’!”明明说 ,“午休时大家围在一起晒卡,没几张厉害的根本插不上话!”
网络直播带货自然也少不了盲卡 。
“我只追原神的盲卡,一周花100多块钱 ,零花钱都花在这上面了。 ”天津初中生王小萍给记者展示在家里陈列的盲卡。她拿出手机给记者看自己常看的盲卡直播间 。
“新人14.9元5包!可以代拆!”在主播大声吆喝下,记者注意到直播间在线人数已经有100多人,不时就有下单提示。在直播间背景的不起眼处 ,一张白纸上印着“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是主播全程没有就此进行任何提示。
“这种14.9元5包的抽不出什么稀有卡,都是用来引流的 。 ”王小萍说,“一次下单10包甚至‘抬箱’(购买整箱)的 ,也许能抽出来一张稀有卡。”
“带着孩子出去逛街,衣服不买、餐厅不去。见到‘谷子’店就走不动道,非要买盲卡。晚上回家拿着平板说是看网课 ,其实偷偷看盲卡直播,给的零花钱和饭钱都攒下来买它了 。”王小萍的父亲王先生对记者说。
孩子为啥会沉迷购买盲卡?孩子为什么可以随意购买盲卡?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开展了调查。
探
沉迷背后:“商业陷阱”与监管滞后
“盲卡设计堪称精准捕捉未成年人心理弱点的‘商业陷阱’ 。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院长张永红分析 ,“它利用心理学中的‘斯金纳箱’原理,通过随机奖励制造期待感。比如抽卡时‘下一次可能中奖’的错觉,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 ,让孩子不断重复购买行为。”
这些精心设计的“商业陷阱”,正在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场景中不断蔓延 。
在重庆,盲卡商家将“战场 ”布局在人流聚集的区域 ,例如观音桥、龙湖时代天街等热门商圈。2024年12月,一家知名商场改名后,正式开启二次元运营,大批“谷子”店入驻 ,也包含盲卡商店。这些商家地处热门商圈,人流量较高 。
在线上,各类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中 ,“10连抽必中”“最后3箱!错过再无 ”等营销话语十分常见。主播们夸张展示拆出稀有卡时的兴奋表情,镜头还会刻意放大包装撕开的声响。这些设计好的视听效果,配合“集齐整套就能兑换限量手办”等诱导性奖励机制 ,让缺乏消费自制力的儿童青少年不断冲动下单 。曾有网友在直播间15分钟内下单200包小马宝莉卡牌,“豪掷”1500余元。
盲卡的商业模式很容易“套牢 ”小消费者。记者调查中发现,部分盲卡评级机构与厂商形成利益关联 ,将普通卡片包装成具有投资价值的“理财产品”。商家以“越贵的卡包抽到好卡的概率越大”“稀有卡片可获得高额回报 ”“反手赚10倍卡费”等噱头,通过营销话术和抽奖机制诱导未成年人不停购买卡包 。
“此类设计涉嫌利用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自控能力较弱的特点,诱导他们进行非理性消费 ,有悖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得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立法宗旨。”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复卫说。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卡牌如“游戏王”“宝可梦 ”“万智牌”等,在部分店里会涉及年龄提示,一般是12+或16+ ,但在结账时商家并未严查顾客年龄,常有一些小学阶段的学生结伴出现在店里 。而线上平台依赖用户自主填写信息,缺乏严格身份验证。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规定 ,“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但这只是一个规范性指导文件,并未规定相应处罚。实际经营中很难落实身份核验。“我也不可能让人家给我看身份证 ,说白了只要不穿校服,看着别太小,我也就卖了 。 ”张先生说。
析
多方施策:完善立法和联合执法
如何规范盲卡市场?消费权益如何保护?
“盲卡本是一种娱乐方式 ,若缺乏约束,可能演变成‘收割’孩子钱包的工具。特别是通过话术诱导消费、模糊概率、虚构稀缺的行为,已经有违法之嫌 。”天津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振杰说。
“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不能随意购买高价盲卡。相关部门应当给盲卡盲盒出台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郭振杰表示,“可以借鉴《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禁止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8岁以上的需监护人同意 。同时设置金额限制 ,避免天价盲卡。明确概率公示,不得虚假宣传。 ”
杨复卫建议进一步细化盲卡 、盲盒监管规则,增设技术监管条款 。要求线上平台实施“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监护人二次验证”三重验证机制 ,禁止未通过年龄核验的未成年人账户进行交易。线下实体店则应设立“未成年人专区”,同时对违规商家处以高额罚款。
在执法监管层面,杨复卫认为 ,需建立市场监管、网信、教育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交易,对虚假宣传 、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
如果孩子出现大额消费 ,家长如何追回权益?《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关于盲选卡片的消费提示》提出,家长发现孩子未获允许在线下门店消费,应提供该未成年人的年龄证明材料及所购商品、转账记录、收银小票等消费凭据。如孩子用家长账户在卡牌公司APP及小程序 、直播间下单购买 ,应保留家长在该消费时间段不具备消费可能性等证据。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商家协商;如协商不成,及时向消委会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中央第四指导组围绕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座谈
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手机可以开通股票-知名机构最新持仓曝光!李录大举建仓拼多多 段永平增持谷歌、英伟达
网上配资平台: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板块能否持续演绎?
股票可以在线开户么:杠杆平台-上市公司30亿闲钱炒股 释放了什么信号?
什么平台能杠杆炒股:买股票在哪个平台-汽车行业“反内卷”打响第二枪!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呼吁车企优化返利政策
炒股杠杆平台排名:股票手机软件哪个好用-1年狂卖1600亿!让年轻人上瘾的饮料凭啥卖爆了
可以杠杆的炒股软件:股票软件哪个最好手机版-美国财长解释对华出口H20芯片:中国已研发出同等性能的芯片 我们可以卖了
高杠杆配资:买股票在哪个平台开户好-泰康百亿试点资金已完成首笔交易!从谨慎买到积极布局 2220亿险资长钱入市逻辑渐清晰
红腾网官网-炒股配资论坛-股票配资平台排行-在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实习记者|王颖记者|张一诺金融监管总局管理公开征求意见,再为银行业高管上任划“红线”12...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696,调升45点。...
界面新闻记者|吕文琦3月10...
4月9日,小微盘标杆——中证2000指数ETF(159536)低开回升,翻红涨超2%,成交额3000万元,环比大幅放量。...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4月9日发布通知,经研究决定,自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收盘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
记者闫桂花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增加6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截至目...
记者闫桂花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史无前例的关税冲击,在4月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与会...
记者辛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4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
4月11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颜惠敏因内幕交易“同力日升”而被处罚。公告...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6月5日发布公告称,央行将在6月6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
6月5日,两市股指早盘窄幅震荡,午后发力拉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涨超1%,全A成交额有所放大。 行业板块涨多跌...
2025年4月11日,宏鑫科技(301539.SZ)发布了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公告。本次股份上市类型为发行前股份限售流通,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方对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
2025年3月7日,A500ETF(159339.SZ)收跌0.31%,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100万元以上...
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